0057 我们一起做笔记

这是一篇干货向的内容,我尽量全程无废话,所以浓度偏高,建议慢读。

因何笔记

因为记忆这东西会随着年龄叛逃,因为短时间记忆的容量不够大。

笔记,是记忆的延申,也是记忆的展开

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记忆的局限性,便是笔记登场的时刻

用何笔记

任何。

很多人会在工具的选择上困惑好久。但是——

在没有电脑之前,人们也做笔记的,他们只能选择纸笔,这并不能局限他们的思想。笔记只是工具,如何使用工具才是更关键的问题

所以,相较工具,更该去关注笔记法。

如何笔记

于是讲到方法。我们可以轻松的搜索到许多种知名的笔记方法,又有深入地解读和指引,然而这再次令新人困惑。

答案是:去做笔记

没有遇到问题之前,去看各种解决方案,得到的理解都是肤浅的。所谓的懂得并不是懂得,只是单纯的学舌。

去做,然后遇到问题,然后思考,自己尝试了一些解决方案之后,再去阅读前人的智慧,一下子就能理解到其中的妙处与不足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择其不善者而改之,于是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,这才是最好的方法。

而一旦本末倒置,先去研究方法,总想着先理出一套完善的方法再开始笔记,便永远也没有开始了。即便开始,也会立刻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,然后被众多的不如预期给打回起点。

笔记是何

笔记是什么。

这似乎是一个太过直白的问题,但却看着很多人因此而陷入困惑,缘木求鱼。

笔记,是记忆的延申。所以,第一要务是:先把信息记录下来。认可这一点之后,你会发现很多工具、方法、格式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。在这个阶段,不要纠结格式,效果,等等与信息核心无关的东西。就像速记可能只需要先写下关键字一样。

笔记在何

事后,我们想在笔记中找出曾经记录的信息。怎么能够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位置,这是一门学问。

简言之,两种方案:

  • 给笔记编目录 ——建立索引
  • 按规则存放笔记——合理归档

有人会说搜索,如果我记录的时候写的是“便笺”,搜索的时候想到的是“便签”,能找到吗?搜索很难解决近义词的情况。而我们之所以使用笔记,就是因为自己并不能够记得很清楚,甚至有时候连关键词都想不起来。所以,看似先进的搜索并不那么靠谱,而合理的信息组织方法却是稳定的

不止存取

上面两点说的是笔记的输入和输出,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,但却常常被人忽略。

小说和影视中常有这样的情节:一个人忽然得到大量的信息,比如忽然获得了前世的记忆。他总要说:给我一点时间先整理一下思绪。

当你取出笔记信息时,显然你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并不明确,甚至完全陌生,这时候重新接收这些信息需要一个过程。如果条理清楚,重点明确,那么接收的速度可能很快。反之,也可能虽然当初记录了,但是并没有留给后来的自己什么有用的信息。

所以,笔记记录之后应该有整理的过程,将记忆条理的展开,以便日后快速读取

对信息的整理几乎是一切笔记方法的核心,而这也是最难做到的。

长期笔记

只有足够简单,才更有可能长期坚持

一切对笔记复杂化的操作,都在违背这个原则。不是说对错,而是应该思考你是否需要。如果美化笔记让你感到愉悦,并乐此不疲,那就去做吧。但如果只是因为别人这么做了,你便也要……

保存数据

如果笔记是重要的,那就应该妥善地去保管。

如同废话,但现实是很多人不以为然,直到丢了数据声泪俱下。

如果你的笔记依赖别人的服务,那么这些数据是不是还切实的属于你呢?如果对方倒闭了,不做了,你能不能拿到自己的数据,拿到的数据能不能重新读出,能不能继续以前的笔记方法……

如果你的笔记存储在别人的服务上,他的服务出问题丢失数据你要怎么办?

甚至更普遍一点,同步出错怎么办?如果这种错误你在两个月以后才发现呢?

你的笔记,真的属于你自己吗

细想想,纸质笔记相比电子笔记依然存在很多优点。只是有些人觉得这些被人们花了数千年打磨出来的方法不先进。

那么数据格式的可持续性,无平台依赖,无工具依赖,数据多处异地存储,冗余备份,版本管理,做了么?还是只设置一个网盘同步,给笔记软件充值。


你想要的笔记,究竟是什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