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比喻都行,反正大家用法各不相同,没必要非得分个高下,也没必要非找个所谓最好的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随便分几种情况聊聊,并不全面,仅供参考:
日志类
日记呀,或者工作记录呀,或者流水帐啊,或者闪念啊。标记好日期有个索引的线索就好,可以日后翻看,能对应上日期就够了,毕竟再复杂的线索恐怕也难以归类出来。必要的话加个相关标签。
知识类
知识需要有内化的过程,体现在笔记上就是不断地翻看整理。这里觉得 Obsidian 的漫游功能(核心插件,需要开启)挺适合用来回顾笔记的。
然后,笔记不整理和没记没区别。那种看见啥都复制、粘贴、艾特xx笔记的做法就……咱说实在的,直接下载个维基百科离线版可能更好。
整理啊,回顾啊,这比记录还要重要很多的。同时仔细地分类笔记,添加标签等,这些都是后期索引的线索。
网络摘抄
先收入笔记,然后抓时间整理,最好用自己的语言再复述一遍。然后归入自己的知识库之中。
收集箱
闪念、摘抄这些都是快速记录的,后续应该有整理过程的,所以这些内容先进收集箱临时存储,等待后续整理,然后归档到知识库之中。
如此,一套笔记法就出来了。有收集、整理、回顾,也有分类、组织、管理。
简单吧,但长期践行下去就是考验耐心和毅力的事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