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就是教不会你用笔记

引子

心血来潮,又想开系列了。

我写过好多教程,然后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心底的无力,我再努力地写教程依旧教不会任何人。

最近的这个长假,妹妹回家,我打算教她使用密码管理器,毕竟那个家伙,哼哼……为了防止挨打,她的光辉事迹我还是不说了吧。然而结果呢,每天我得像教小孩子写作业一样追着,耳提面命,动情晓理,她也学,但必须在我的反复督促之下挪一挪。两天之后,我就意识到,我只是在完成一种我自己一厢情愿的任务,而最终她肯定是学不会的。

就是这么个家伙,当年我丢给她一份双拼输入法的教程,然后她就自己学会双拼打字了,我得知后惊讶的不得了,居然,居然完全不用我讲,就……也太神奇了吧。

所以呢,学会/做到一些什么的重要前提是——去做,并且带着脑子去做。然而,这个要求真的是太高了。我可以讲好多好多,可以掰开揉碎,可以婆婆妈妈,可以絮絮叨叨,可以不厌其烦……然而没什么用,我不知道怎么让别人愿意去做。

认输吧,我教不会。

……

我不教了,就是怂的这么彻底。我摊牌了!

所以,这个系列就是用来炫耀的,你看你看,我又整出了点什么额勒金德的玩意儿嘿嘿嘿,羡慕吧!我赌你学不会

广子

我是老鼠,给我打钱! https://afdian.net/a/daomishu

第一天:行动力

头一天,来到了(liao)鬼呀么鬼门关 —— 《师傅经》

这思路有点跳脱了,但是我觉得这句放这里还挺贴切的。

这件事情是很想做的,但是具体到每一天,那就是每天都想摸鱼了。比如……减肥,23333

能有一万种办法来解决行动力的问题,但是在实行这些办法的时候,嘿嘿嘿,拖延症犯了。

参加个什么自制力啊,自律啊的训练,钱给了,人……逃了(

有一天,大家围在一起,问苏格拉底如何才能像他那样伟大博学,成为一个广受尊敬和赞誉的人。苏格拉底听后没有直接回答,只是说:“今天我们来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,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,然后再尽量往后甩。”苏格拉底示范一遍后说:“从今天起,每天做300下,大家能做到吗?”学生们都笑了,这么简单的事,还有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?

一个月后,苏格拉底问他的学生:“每天甩手300下,都有哪些同学坚持了?”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。又一个月后,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时,有八成的学生举手。一年后,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:“请告诉我,最简单的甩手动作,还有哪位同学坚持了?”这时,只有一位学生举了手,这位学生便是柏拉图。

甩手简单不简单我不知道,反正我自己的锻炼计划在坚持一年后彻底摸了。可能这太难了,但是支付宝签到就给几分钱,昨天我打开淘宝的时候还记得的,最终还是忘记了。

你有什么坚持了一年以上的事情吗?除了坚持上班这种……

目标远大,计划宏伟,这些并不重要,日积跬步(指半步,跨一脚)也可至千里。所以我现在制定计划总是尽量将任务打碎,打散,让每一条任务都可以非常轻松的完成,这样在我想到积极努力的那一个刹那,也许就可以靠着这电光火石般闪现的动力给一个任务打上勾。趁懒惰不备,我就往前蹭蹭。

所以我写教程啥的,会尽可能千八百字就一个小节,一个不小心,我就写完了/你就读完了一个小节,一个小小的里程碑。

第二天:喝咖啡

喝一杯咖啡需要多长时间?可能十分钟吧,因为我不喜欢喝凉的(可能我老了)。

我能不能持续十分钟做某件事情,比如:读十分钟书,读几行然后思考几分钟这样也行。这好像是容易实现的,那做到了,就算完成一个咖啡时间——对,和番茄时间的概念很像,但是 25 分钟的番茄时间,我坚持不了。我对自己要求很低,我知道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懒虫,我一天要是能完成三个咖啡时间就是大成功,就可以肆意的奖励自己……比如刷小视频到凌晨。(坏诶

但这个游戏一个人玩太无聊了,毕竟摸了就摸了,一点羞耻感都没有,放弃太轻松就必然会放弃。那不如凑几个人一起卷,每日打卡……

不不不!卷是不可以的,不可以卷卷!!!前面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更容易做下去,而不是多做一些,所以一定不能卷(强调!!!

所以,我们不晒完成了多少个咖啡时间,而是计划完成度,我计划今天完成三个咖啡时间,结果只完成了一个,完成度 33.33%;你计划一个咖啡时间,也完成了一个,你的完成度 100%,你的完成度比我好。

这合理吗?很合理。因为这些规则的目的是:持续做下去,所以鼓励制定自己能完成的计划,而不是逼迫自己完成更多,这很合理。

直观一点吧,每天读十分钟书,一年也能读几本了吧,年底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,今年我读了什么什么,也很开心呀。

就这样,我搞个群,然后每天早晨发:☕33.33%。对,早晨发,总结前一天的计划完成度,当然晚上发也可以。不用讲自己的计划是怎样的,再微小都可以,但是超额完成也只记作 ☕100%,一点也不卷。

然后建群这件事情我已经拖延了一个星期了(笑死

第三天:跑题了

标题说笔记,结果讲自律。

那么请问:笔记究竟是什么,应该用来做什么

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,许多人在使用笔记之前,甚至在使用笔记时,都完全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。虽然这并不影响你去做笔记,但我觉得还是先弄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使用笔记的思路才能更加清晰和开阔。

笔记是我们大脑的延伸。

  • 记忆的延伸:怕忘掉了,记一下
  • 思路的整理:理不清楚,画一下
  • 信息的整合:每日打卡,做汇总
  • ……

挺中规中矩的答案吧。但是我的笔记本上画了一堆毛线团子是不是笔记?好像不能算,毕竟都是鬼画符,可是你看这团毛线,线条非常激进刺激,力透纸背,可见我当时情绪很激动……于是这也记录了信息。还有好多人,根本没笔记,但是他打开手机相册,就能回顾每日的事情,因为看到照片就想到了当天发生的种种,这算不算笔记?虽然和我们刻板的认知不同,但应该也是吧?

我觉得笔记没有必须的形式,没有特定的目的。你喜欢,你方便,就行了。讲非要如何的,应该如何的,说你的做法不对的,皆是形式主义。

那我上面讲的任务管理,GTD,日程,打卡……相关,怎么就不是笔记呢?为什么你会有这种刻板印象呢?请反思!(按头

第四天:你跑了

我就原贴更新,也没任何提醒,估计也没人能看完,能看到这条的大概都是因为点进来的晚。当然还是感谢你能读到这里。毕竟前面废话那么多,然而后面也都是这样的废话。

写教程就是这么觉得心凉的,因为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回应,仿佛自己在无光的深夜中独自前行,不知路途,不知终点……而写笔记也是这样,常常会陷入迷茫,我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呢?好像不做也没什么区别的吧?那我为什么要做呢?摸一天也完全不会有差……

然而一个笔记体系的积累,必然是长期的事情。所以,要跑赶紧跑吧!(快跑.jpg

如果,你没跑,那就先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咖啡时间吧,完成之后想想怎么坚持一周。笔记是个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,如果连一周的咖啡时间都坚持不了,趁着还没投入更多……快跑!!!

我和别人不一样吧?反复劝你快跑。

毕竟,反正,我也没打算教会你,我在标题里早就写清楚了的。

第五天:为什么

笔记是什么,我为什么需要它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,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,指望抄作业是不太可能的,可以参考,但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,所以上面这两个问题应该认真地反复问自己。对,反复地。笔记是个长期的事情,长期,就意味着其中有很多变化,这些变化可能是外界的,也可能是你自身认知升级而带来的,总之,一些基础的事情要反复去做。

所以,连一个星期都坚持不住的小可爱,跑吧!

你的笔记要包含哪些内容,起到什么作用,在什么场景下使用。然后想采用什么样的形式,选取哪个工具,这是有区别的。参考别人的答案可以,但得知道别人是因为哪些原因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/取舍,你自己的情况/习惯/需求又有哪些不同,适不适合做出同样的选择?

第六天:不重要

如果,我是说如果,毕竟这种可能性太微弱了(叹气),你读完了上一节,然后真的认真地,严肃地去思考了这些问题,并仔细地权衡/对比各种工具/方式。然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,因为任何答案都不是完美的,你得做出取舍,这很难,非常难,甚至常常因为得不出合适的答案而阻止了做笔记的这件事情。

等等,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具/方法而不做笔记……这是不是舍本逐末了呢?那,上一节我讲的不对?

在这些问题里,很多人很容易被绕进一个误区里——唯一。我们不需要唯一的答案啊!我只能有一个笔记本么?我只可以用一种笔记法么?我必须只选择一款笔记软件么?……都不是啊,谁会想着拿着一把锤子解决所有问题呢?

去做,去用,才能理解,然后调整,随着调整的深入,开始重构,重新搭建体系,进入新的阶段。这是做笔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历的。

不同的需求下,不同的工具,不同的方法,不同的思路……这是很合理的。

所以得学习各种方法,并尽可能的去理解,为什么这么做,这么做是想解决什么问题,优点呢,缺点呢;得尝试各种工具,特点是什么,优点呢,缺点呢……然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,适合自己当前需求的。

指望别人给你介绍一款合适的……(微笑,不想说话。介绍对象也只能告诉你对方的情况,然后你自己判断合不合适啊!一辈子的事情呢,可不得自己负责么。笔记,也是一辈子的事情啊!什么?不是?你跑,赶紧跑!

这些仿佛意味着极其巨大的工作量啊,是的,但也没规定 deadline,所以随着实践慢慢积累和推进就行。但是总想着用一个方法/工具/思维方式通吃,或者要求一个方法/工具/思维方式应对所有情况,解决所有问题——缘木求鱼。

如果你能理解这些,再去看许多人提出的笔记问题,就……(微笑,不说话

第八天:记忆花

写了这么多,都是道理,却又都没答案。各位看腻了吧。这一节举个例子。

有一阵子我苦恼一个问题:我现在容易忘事情,这很麻烦。然后有一些小事情又不值得进入任务管理,比如我写完这些东西得记得去把碗刷了,我总不能想到这个就停下正在打字的手,切换到任务管理,记录下来;或者我躺在床上,准备入睡,然后想起明天得给电动车打气,我能睁开眼,拿起手机做记录么,那就睡不着了;又比如我正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摇摇晃晃,想起来到家以后不能先上楼,得去驿站取个快递,我又不好掏手机做记录……

是不是觉得这些场景都没法做记录,这个问题就和笔记完全没关系了?

不管有没有关系,问题存在,总得解决。

谁说笔记就一定得有实物载体的,如果是记录,那记忆算不算一种工具?好嘛,就用这个,当然我说了,我老忘事情,这得用点方法来解决,于是就有了这个被我成为“记忆花”的方法:

很简单,就是一个极简版的记忆宫殿。取 A-G 七个字母,当然你用甲乙丙丁,或者子丑寅卯,或者一二三四……什么都可以,不过别太多,我觉得七个已经很够用了,一般我就用到三四个,真的超过这个数量,我觉得还是找工具做一下记录的好,因为复杂度增加,确实有必要增加辅助工具了。

把任务放进去,并将标记和任务内容做关联,比如:

  • A:刷碗。A 好像刷碗的竹刷,或者打开水龙头后锥形的水柱;
  • B:打气。Boom,别介,不要 Boom,得少打点,适可而止。或者把 B 放倒,有点像两个轮子的电动车;
  • C:快递:取了快递得用胳膊抱在腰边,C 好像抱着快递时胳膊的形状。

只要能联系起来就好,于是当你需要回忆的时候,回忆一下这几个标记都代表什么,你肯定只能想起最近做的关联内容,于是就什么都不会落下了。这个方法我用了一段时间了,很方便,很舒服。

因为七个圆形可以组成一朵花的形状,我用了七个字母标记,于是我称这种方法为“记忆花”。

这是笔记么?是不是一点也不重要,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,我很开心,别人承不承认,或者怎么归类,关我屁事儿。

注:此记忆法有升级版,在第十八天。

第九天:做分类

笔记就是这么个事儿,就是工具,可以是各种工具,就看你需要什么,根据需要和使用习惯自己配置/打造就是了。而不是一定要按照什么既有路线去走。

不过没有定式不是没有条理,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,比如我最近在思考笔记中的数据。

  • 记录型:记下来,以备日后翻查,一般不需要什么处理,怎么存进去怎么展示出来就行,多数是长期数据,可供多年以后翻看;
  • 即时型:例如任务列表,内容相对短小,记录下来很快就用,用完以后可以从笔记中移除掉(当然这看自己的使用习惯),算是短期数据;
  • 数据源:需要处理后呈现的数据。比如我们记录在 Excel 中的一系列数据,但是我们想要查看的则是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后的结果,比如图表等。

目前我分类出来的就这三种,当然这是我的角度,我对这三种类型的内容会有不同的处理思路,所以就这么划分。你得从你的角度去观察分析。

记录型的因为是长期数据,我得找个靠谱点的地方存放,而且数据导出备份啥的都要先考虑,不然有点变动想要搬家头疼死,所以我倾向于基于文件的管理,图片就是图片,视频就是视频,文字内容就是 Markdown,都是很普遍通用的格式,这样对笔记软件的依赖降到了最低。十年二十年以后这些文件打开应该也没啥压力。

即时型就没所谓了,用完就完了,所以很随意,重点是方便。

数据源就得方便处理,方便修改,我可能自己写脚本,也可能借助 Excel 这类工具。这里解释一下,数据并不一定是数字,可能是任何东西,总之我希望看到处理后的结果,而不是原始数据。而且这个类型还可以细分成一次处理、二次处理,静态处理(处理一次后就无需修改),动态处理(每次变化都要随之处理)等等。

是不是和你读小标题时想到的分类不太一样?

第十天:种田文

上一节我对数据做了分类,如果你读完进行了思考的话,会发现这些分类之间必然存在重叠,甚至难以清晰区分。

这十分正常,也是这种不准确性导致我们的笔记要经常整理,没有一劳永逸,真的没有的。

上面说需要处理后再呈现的数据指的是用程序可以完成的处理,还有一些处理是只能自己去完成的,而这些人工处理无处不在,比如:

  • 摘抄不是把网页存入笔记就完了,得整理,精简,使它只剩下你需要的信息,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、批注。甚至将内容完全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复述出来;
  • 知识,同上,不是把别人说过的内容抄写一遍,而是弄懂,理解,然后自己再讲出来,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。为什么我不断在写教程,哪怕没几个人看,因为这是我自己学习的一个环节,分享只是副产品;
  • 列表(大纲),反复整理,组织自己的知识,让其相互联系,交融,让体系的脉络更加清晰;
  • 任务,你说这个就是记录下自己想做的事情?那为什么记录下来的事情自己没有完成?又怎么才能引导自己去完成……笔记不是给别人看的,是给自己用的,怎么让笔记发挥应有的作用——你得对它下功夫啊!
  • 数据,怎么呈现,怎么方便呈现,怎么更好的呈现……

这不就是你们最爱看的种田文么,你对它付出,它就给你更多的回报,非常简单,但是很多人只喜欢对着回报两眼放光,一谈付出便顾左右而言他。

掌握技能的方法多简单啊,就是:去做,做完思考,思考完再做……。除非对天赋点要求非常高的技能,否则都可以学会。但连这点都做不到,喵喵喵,咱们一起刷小视频打发生命吧。

十一天:成体系

很多人爱讲这个,其实你按着自己的一套规范操作,自然就有了笔记体系。这套规范是什么,就是上面的数据处理,就是所谓的笔记法。

就是你如何看待和理解你的数据

觉得知识是一个个点,然后这些点之间相互关联,就卡片盒笔记。

从接收到的信息开始思考总结,然后内化为自己的理解,就康奈尔笔记。

列表,树状图归纳一切,就子弹笔记。

……

上面说的都不对(叠甲),和这些笔记法的定义不一样,是的,但是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能把这些笔记法用成我喜欢的样子。我不管它叫什么,和你心目中的是否一致,大不了再取个别的名字。适合我,能解决我的问题,在我的应用范围内圆润无冲突,就是好方法。

学习别人的方法,不!是理解别人的方法,然后按着自己的情况打造自己的方法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,方法也必然不同,不能抄作业,只能参考。

找个模板,往里填,便算是用了某种笔记法,就仿佛搭积木,远看是城堡,巍峨壮观,一碰就……散。

不过,这不是一蹴而就的,是个长期的过程。所以,随着自己理解的深入,笔记是要重新整理的,重新构建自己的体系。

十二天:能变通

肯定有人不认同上一节我举例的填模板,再怎么讲也是一板一眼按着笔记法做的,怎么可能一碰就散呢?

对,一板一眼,从定义上甚至无可挑剔,任何使用这种笔记法的人看了都得夸……但实际情境就这么完美,能够刚好让你按着模板完形填空么?

总有例外啊,你也总会有不同于别人的需求啊。所以理解,变通,这才是常态。

还是不是以前的笔记法并不重要,但是一板一眼的完形填空肯定是死的笔记法,一但情况有变化,就会手足无措,不知道如何处理。

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。理解笔记法,理解它这么做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,理解这些方法的优点,缺点,巧妙,不足……然后才能随机应变。

怎么理解?去用啊,都没用过就看定义能理解么,光听老师讲能掌握么。怎么用?一板一眼,完形填空……(光速逃

必须去用,才能理解,这是前提。但光用不思考还是理解不了,使用,思考,再使用……才能渐渐变成自己的。

我已经在反复强调和解释同一个道理了,各位看官,是烦了,还是悟了呢。

十三天:选工具

我感觉有人看着小标题跳过来的,我劝一句,这样你最多看懂一半。

重要的是笔记法,工具只是辅助,顺手了效率高点,不顺手效率低点,但聪明的孩子应该能学会因地制宜,于是没有不好的工具,只看你怎么去用了。

但如果没有笔记法,再好的工具也只是个摆设,就……挺装备党的。

选工具要关注的点:

  • 输入的便捷性。能不能快速输入信息,这是效率;能不能快速实现我想要的格式,这是美观度和后续阅读的便捷性。这又涉及启动速度,输入方式等。不展开,但记得要考量。
  • 输出的易读性。我人脑渲染 Markdown 也没问题,但显然这不舒服。清晰易读,能快速获取我想要的信息其实挺重要的。但很多时候这方面是被我们忽略的。
  • 检索的效率。数据多了查找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能查找,能进行复杂的条件查找,能多维度查找,还得能快速进行这些查找。
  • 同步和备份。同步是为了方便的在多设备使用,而备份则保障的是数据安全。这里每一个点都可以展开成一个长篇,所以希望你能在阅读的时候自行深入思考。
  • 数据的通用性。工具可能出现各种问题,数据的通用性决定了能不能快速更换工具,如果不是通用数据,或者干脆不支持导出,随着你数据的积累,便被平台牢牢地绑架了。

这些都很重要,但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全都必须。比如就记录待办,因为是强时效性的数据,可能主要关注前两点,因为随着任务完成,这些数据快速失效,后面的问题可能就不存在了。

回头看看我讲的“记忆花”笔记法,你可以找到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影子。

如果你问纸笔如何,在上面这些点上,纸笔依然具有很多难以被超越的优势。输入上书写和绘画无缝切换,输出上可以快速定位到某一页(索引贴)比软件书签可快多了,备份可以借助扫描、拍照。索引?自己手写索引就是了。

十四天:生命力

笔记是大脑的延续,是思想的载体,得不断特投入,让它生长,你要赋予它生命,更要赋予它灵魂。它就成了你人生中的旅伴,而不只是一本字典。

过去的人,只有纸笔,那便思考怎么以纸笔为根,向上生长,枝繁叶茂,开花结果。一点一滴的去思考,琢磨,便如同悉心浇灌嫩芽,望其生长。

我们这一代(老了),玩博客的时候,先写起来,然后琢磨这怎么更好,更科学,更符合自己的期望,找插件,找主题,但资源有限,于是抄代码,改代码……那年代玩博客的,应该没几个人不自己折腾代码的,甚至自己写主题,写插件,写博客程序。用心血去浇灌,望其生长。

……

现代,有人问用哪个笔记软件,装哪些插件,甚至起步模板,step by step(一口口喂)……时代老狗内心表示各种喵喵喵???

交朋友得真心换真心,但他们想找的是个保姆。(感觉会挨打,算了,你们别动,我跑……

十五天:一万天

唉,老了,老了。妈的,时光是个贼,偷光了……姥姥,根本就是卷包烩!!!

是的,随着年龄的增长,发现自己的选择越来越少了。但是时光少了,却更舍得花费时光了,现在做的计划动辄以年为单位了,而且稀松平常,心中波澜不惊。确实,要耗时间进去,但是好歹我还能做成点什么,那,就算值得吧。

失去了才知道珍惜,失去健康才肯放弃许多快乐哄着自己身体不闹情绪。我上学的时候去他喵喵的笔记,傻子才做笔记,学了的东西记不住那不就是没学会么,你学去啊,写个屁的笔记。现在……晚上我想好了提纲的,白天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写什么了,等等,好像我煮了咖啡在碗里,靠,已经冰凉了。怎么办,能怎么办,记忆力回不来,能衰退慢点就谢天谢地了。怎么办,亡羊补牢呗,把各种东西弄到笔记里,自己忘了还能再翻翻,余生怕是得靠它了——那我得努力对它好一点。

所以,我并不想成为什么专家,但是笔记么,先做一万天再说吧。曾经我对你(笔记)不屑一顾,以后,哼,你得伴我余生。

你呢?敢和笔记来个千日之约么,又能做上几天。

十六天:何以故

我在讲笔记,但也没讲笔记,毕竟和很多人的认知不同。

笔记是方法,不是工具,工具不重要,工具只是辅助方法使之顺利执行的。方法也不重要,方法是用来解决问题的。

遇到问题,解决问题。就是这样,就这么简单。你的问题是什么,怎么去解决,怎么更好的去解决,其实笔记的一切都是在面对这个本质。

去做,是解决问题的行动;去想,是反复调整确定自己的方向,保证确实能解决问题,并尽可能提升效率。

玄了,虚了,讲飞了,不如讲讲具体怎么做。会有人这么想吧……

那就去做吧,去面对你的问题。

十七天:忘得快

不坏不坏,忘得真快。——《倚天屠龙记》

哪那么多事情,哪那么多规矩,别想了,去做吧,累了就歇会儿,想想过去,想想未来,起身继续走就是了。

从咖啡时间开始,从记忆花开始,从纸笔开始,从……抬起左手,看看自己手心的待办列表——拜拜,我得去看动感超人了!

反正,也没人看到这里;反正,也没人打赏咖啡;反正咖啡时间的群里,只有我自己。

十八天:记忆环

这是“记忆花”的升级版,或者说延伸板,增强版……名字不重要。

我遇到了一个场景,比较烦,我拿着杯子去院子里冲洗,刷干净了想顺便去个……嗯嗯,厕所,然后回来就忘记了拿杯子,这件事情发生了很多次,就烦!

用记忆花可以让自己记住有这件事情,但得想起来检查记忆花的时候才能想起来还有这件事情。这待办列表就缺少一个提醒功能——这么简陋的的待办清单怎么添加提醒?!

想到这个问题我自己都笑了,我觉得我也是疯了,脑内自动提醒,我在想什么。

但我还是想出了办法,因为核心需求是及时的去检查清单中的待办,怎么及时检查呢?怎么让自己记得还有事情没做呢?——让自己处在一个别扭的状态下,每当想解除这种别扭的状态就会想为什么处在这种状态下,然后记起这是为了让自己记得还有事情没有完成。

极限点举例:当有任务需要记得去完成时就保持用左手从脑袋后面抓住右耳朵,这很怪,但肯定忘不了。

当然,我们不能使用这么奇怪的方法,换个隐蔽点的,对自己打扰不那么强烈的,比如用舌头抵住某颗牙齿,这个好,我有那么多颗牙,这还能代表不同的信息!但是也有问题,一旦我需要说话,这个状态就打破了,然后忘记恢复状态,然后忘记这些事情……

所以这个状态应该是别扭的,容易快速进入的,不容易别轻易打破的,而且这种别扭状态应该是容易被察觉的,但别过分干扰自己的……看起来很简单,但是细分析起来要点并不少。

麻烦!把手环摘下来,反过来戴上,至于怎么反过来……都行,表面朝手腕内侧或者让时间显示反过来都行,别扭,又不是很别扭,注意到手环就想起了事情。然后你就可以各种发散思维了——把脖子上的风纪扣扣上,把袖口扣子扣上(解开),把袖子高高挽起来……

已经很完美了,就是基本都得两只手操作,对于这种极限简陋的记忆法来说操作成本有点高。

为什么我这次取名叫做记忆环呢?其实是记忆指环啦。那种一侧有凸起装饰物的指环,平时佩戴基本不会产生影响,但只要把装饰物转向手心,就几乎可以时时感知,且不自己手动转回去这个状态几乎不会被打破。并且单手可操作。我去查了查,不到五块钱就可以搞一个具有弹性的装饰指环,弹性意味着可以适配任何手指,任何指节,于是只要你愿意,戴在不同的位置还能表示更多的信息。

不想买指环?手腕上戴个弹力带,发圈,需要的时候摘下来挽在手指上……随意发散思维啦。

不过我还是记不住把杯子拿进来,因为懒得操作(

©2022~2024 稻米鼠. Last build at 2024-12-22 00:00:44